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资讯

那些自拍必须美颜的人 美国医学人员觉得你们可能该吃药了……

2018-08-10 11:12:42 来源: 前瞻网 作者:
摘要:
自拍要美颜,这在非直男群体中已经达成共识。每天早上举起手机,用标配的美颜摄像头拍一张“素颜”照,发到社交网络,再看着照片中自己白里透红、吹弹

美颜

自拍要美颜,这在非直男群体中已经达成共识。每天早上举起手机,用标配的美颜摄像头拍一张“素颜”照,发到社交网络,再看着照片中自己白里透红、吹弹可破的脸庞,以及迅速上升的点赞数量,一天的心情都美美哒!不过,这种短暂的美好心情,也许是以长期焦虑为代价换来的。

之前,越来越多国外整形医生吐槽,以前人们整容,都是整成喜欢的明星模样。现在,不少顾客却开始带着手机,让医生照着Snapchat或Instagram上用滤镜编辑过的自拍来整。这让波士顿医疗中心的科研人员大感兴趣,经过研究,他们在《美国医学会面部整形科》期刊上发表文章,详细剖析了这种现象,为其取名“Snapchat dysmorphia”。

“Dymorphia”是一个生造词,前缀“dis-”意为“坏的”,“morphia”指吗啡,意思就是吗啡上瘾、中毒,“Snapchat dysmorphia”翻译过来,大致就是“Snapchat中毒”了。不过在中国,智能手机前置摄像头的美颜算法是标配,有的甚至能成为卖点,谁还会整天用软件提供的滤镜?考虑到国情,笔者觉得,叫做“美颜中毒”也许更好一点。

回到研究报告,科研人员提到,Snapchat推出了一系列滤镜,也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修改照片,让人的皮肤看上去更光滑,睫毛看上去更长,骨骼结构看上去更有棱角。用上滤镜后,黄种人可以变成白人,白人也可以随便变成什么人,共同点在于,这都是假象。

然而,当人们每天看着自拍中自己完美的脸颊,日久天长,也许真的会分不清假象。报告称,这涉及到一种名为“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的精神疾病,即患者身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或仅仅是轻微缺陷,而患者想像自己有缺陷,或是将轻微的缺陷夸大,并由此产生心理痛苦的心理病症。

报告称,Snapchat上的滤镜提供了1种过度理想化、完全不符合人类标准的美丽标准,它呈现出“一种难以企及的外观,模糊了这些患者的现实和幻想界限”。由美颜自拍导致的BDD,会导致患者出现某些强迫性倾向,比如过度整容、沉迷于根本不存在的缺陷,以及逃避社交活动,如同吸毒后的致幻反应。

实际上,早在10年前,这种主动对自身网络形象进行扭曲的做法已经开始出现苗头。一开始,美颜还有些门槛,需要具备一定的PS技能。不过,随着PS套路在网络上传开,以及Line Camera、Facetune、美图等第三方APP的出现,美颜门槛逐步下降。等到智能手机标配美颜摄像头,修图就成了完全零门槛的事,为大规模“美颜中毒”奠定了物质基础。而时尚杂志对女性特征的夸张粉饰、不切实际的描绘,又从观念上带坏了不少人。

2015年,国外一项调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女性受访者,尽管认为这些杂志乱带节奏是错的,但是到她们自己身上时,57%的人却管不住自己的手,忍不住定期编辑自己的网络照片,以期提升形象。随着Instagram和Snapchat等预置滤镜应用的兴起,这一趋势迅速升温。

随机,整容手术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隆鼻是最普遍的要求,但现在,人们特别寻求与滤镜类似的手术效果,比如鼻子和面部对称手术、鼻整形、头发移植和眼睑手术。

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针对社交网络的另一项调查。去年,2家健康组织对1479名15-24岁青少年进行了测试。他们要给Instagram 、Facebook、Twitter、Snapchat、YouTube这5大社交APP,以14种健康和幸福标准进行打分,这些标准包括睡眠、焦虑、抑郁、孤独、自我认同、欺凌、身体形象和错过信息的紧张。

结果显示,这5类APP中,只有YouTube有一些积极影响,另外4家,尤其是Instagram,加深了青少年的焦虑感。根据参与者的反馈,在使用那4个社交APP后,他们精神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上文提到的过度担忧身体形象、睡眠恶化、焦虑、抑郁和孤独。

同时,在这份报告中,Instagram和Snapchat已经出现了“毒品化”的苗头。皇家公共健康社团CEO克拉默(Shirley Cramer)表示:“有趣的是,Instagram和Snapchat在身心健康影响方面排名最差。这2个平台都着重强调用户形象,似乎会让年轻人产生一种不足和焦虑的感觉。”

克拉默提出的解决方式非常简单——自动在美颜自拍上标注“已修图”。不仅仅是简单,这已经可以说是毒辣了……

Instagram在这14项指标中,有7项排名最低,尤其是对睡眠、身体形象的影响和对错过机会的恐惧,以及对欺凌、焦虑、抑郁和孤独的感觉的影响。然而,它在年轻人的自我表达、自我认同和情感支持方面,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而在家长和心理健康专家看来,Instagram等平台最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事件有2种:1种是你发出照片后,被人骂“长得丑”;另外1种是你在上面看到闺蜜们发自拍,发现她们出去搞party,但是没有邀请你。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晨晚报网:http://huaxacaixun.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