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nchbase的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新增达到10亿美元或更高估值的企业(“独角兽”)已有65家,而2017年全年新增独角兽总共也才82家。另外,仅在2018年的前7个月,私人投资者就向“独角兽”们总计投入了730亿美元,接近2017年全年的独角兽融资金额(980亿美元)。平均的融资轮次也在增长。
(图源:Crunch Base)
总体而言,到目前为止,2018年,新的和现有的独角兽公司共开展了170轮公开股权融资,总计达730亿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全年共有260轮,价值982亿美元。
主要来源行业
65家新增独角兽的来源行业几乎代表了新兴的关键行业,有媒体、自动驾驶汽车、网约车、咖啡、加密货币、支付、制药、房地产、物流、旅游等。
金融和支付领域表现抢眼。2018年融资总数中约有五分之一来自中国的蚂蚁金服(140亿美元)。
获得独角兽地位的出行领域初创包括电动滑板车公司Lime和Bird,以及出租车平台Taxify和Cabify。东南亚打车应用平台Grab斩获20亿美元。
推荐和个性化平台也引发了一些重要的融资。这个领域新的2018年独角兽包括电子商务个性化软件提供商About You,策划音乐流媒体平台Deezer和新闻推荐应用程序趣头条。
正如Crunchbase所指出的那样,像采矿芯片生产商比特大陆(Bitmain)和加密交易平台Circle等加密货币公司也是独角兽的新进入者。
物流方面,而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京东旗下的京东物流获得25亿美元投资,而电子烟供应商Juul等特色行业的美国初创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国家分布
到目前为止,美国和中国在独角兽数量上不相上下。据报道,今年有26家公司在这两个国家突破了数十亿美元的估值,但由于中国企业通常较慢地公开估值,中国的创业增长可能会高于美国。
此外,印度、英国和欧洲也成为了新增独角兽较多的地区。
但估值高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有益的。硅谷长期投资者Elad Gil最近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指出,高估值往往会损害公司的长期增长。
调研方法
私营公司通常不公开谈论他们的最新估值。这意味着公司正式成为独角兽的日期并不总能精确确定。对于Crunchbase独角兽名单,该日期通常基于公司本身或信誉良好的媒体机构首次公布其突破10亿美元或更高的估值。
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将中国的独角兽列入名单往往会有一些滞后时间,通常是几个月,因为通常会较慢公开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