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资讯

大数据时代!中国科技巨头给传统银行带来危机感 本土银行纷纷寻求合作

2018-08-29 15:50:55 来源: 前瞻网 作者:
摘要:
另一个显示中国科技巨头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迹象是,许多中国本土银行正在寻求这些公司的帮助,而非建立自己的内部服务。
并不是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银行有被

1

另一个显示中国科技巨头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迹象是,许多中国本土银行正在寻求这些公司的帮助,而非建立自己的内部服务

并不是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银行有被取代或被扰乱的风险。穆迪(Moody's)金融机构集团驻北京的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Nicholas Zhu表示,它们备受行业竞争压力从而寻求与金融技术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因此他们便能够击败竞争对手。

缺乏投资选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高渗透率以及家庭财富的迅速增长,为中国的金融服务创造了独特的环境。

国有或国有关联银行占据当地银行体系的大头。他们历来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放贷,因为与缺乏全面信用记录的社会中的消费者相比,国有企业基本上没有风险。

如今,由于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的科技公司拥有大量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向某人放贷的风险。一些公司已经在利用这些信息扩大信贷。不过,随着政府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审查力度加大,以及银行希望接触到更多零售客户,双方正开始加紧合作。

穆迪金融机构集团副总裁兼分析师David Yin表示,过去两到三年,几乎所有中国中型和商业银行都与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签署了商业协议。

这与美国银行专注于从内部开发技术形成了鲜明对比。摩根大通(J.P. Morgan)本周将为其4,700多万手机或在线用户推出免费交易服务。罗宾汉(Robinhood),美国领先的免费交易应用程序,拥有超过500万用户。

“整合客户的全部财务状况,从他们的信用卡/借记卡到抵押贷款和(现有)投资,让金融机构有机会收集他们可能需要的其他服务的完整数据驱动图片。”DataTrek Research联合创始人Nicholas Colas在一份有关摩根大通即将推出的产品的报告中表示。

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已经拥有了大量此类数据,这要归功于各种促销活动和移动支付等便捷方式的组合,这些活动帮助移动支付成为中国日常商业的主要手段。

由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运营的支付宝,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其用户数量已增长至至少5.2亿。根据应用程序开发者服务公司Aurora mobile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在中国用户中的渗透率超过 51。相比之下,数据显示,中国三大银行的应用程序渗透率约为7%至11%。

在这一客户群基础上,蚂蚁金服和腾讯都建立了一系列金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整合到支付宝中的余额宝基金在4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余由于余额宝推出另一只货币市场基金用以解决监管机构对单一基金规模的担忧,管理资产已减少至约1.45万亿元(2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据该公司称,在一款名为蚂蚁财富的专门应用程序上,有4000多种理财产品可供选择。

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助理Junhua Mao表示,蚂蚁金服可以根据数据预测客户的赎回行为。他补充称,在蚂蚁财富推出一项基于人工智能的投资推荐功能后,余额宝用户购买其他类型金融产品的人数增加了70%。

蚂蚁金服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预计,未来3至5年,技术服务费将成为其业务的一个关键支柱。过去几个月,该公司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等多家中国银行展开了合作。

虽然未能找到这些银行就此发表的置评,但它们在最新的年报中确实讨论了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例如,华夏银行在其2017年年报中指出,它“与腾讯集团、京东金融、中国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也就是说,这些银行可能无法完全免受技术驱动的竞争带来的影响: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支持在线贷款机构。与此同时,一些金融公司实际上正在成功地创建自己的科技业务:中国金融保险巨头平安保险表示,其技术部门“一账通”与441家银行合作,为中国近89%的城市商业银行提供服务

科技金融机构来说,政府监管仍然是一项挑战。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受智能手机所驱动的中国消费者仍将是商业的关键驱动力。

Ben Bystrom(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的东京前高管以及夏威夷Mānoa's Shidler College of Business的讲师)说:“由于占主导地位的移动支付系统,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将会变得非常、非常强大的金融机构。从全球角度看,这些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竞争力。”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晨晚报网:http://huaxacaixun.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