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埃及革命大爆发推翻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 之前,埃及在1991—2007年间经历了改革期,旨在减少外债并扩大私营企业的作用。由于这些改革,埃及能够放松一些价格控制、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减少补贴以及减税。
埃及政府还开放了贸易、减少了投资壁垒,使得国有企业对重工业的投资有所减少。据欧亚评论网(Eurasiareview)报道,埃及的经济改革打开了对私营企业向制造业和农业等关键行业投资的大门。
如果埃及政府继续进行适当的经济改革,埃及将从持续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受益。这些改革是在1991年巴黎俱乐部债务清偿谈判的要求下启动的,埃及在实现进入21世纪经济目标方面走了很长的一段的路。
2013年,世界银行根据其人均国民总收入确定的国家分类类别,将埃及从低收入国家调升到中低收入国家。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埃及面临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同的经济困境,全球经济一片惨淡,最终埃及得以幸存下来,只是又陷入了一场革命的阵痛,这场革命推翻了控制权力近三十年的穆巴拉克政权。
从穆巴拉克到穆罕默德·穆尔西( Mohammed Morsi)的过渡历程是动荡的,也是灾难性的,埃及旅游业和来自外国投资的收入因局势不稳而陷入困境。
失业率飙升,而埃及政府不断掏空以支付补贴,这些补贴人为地压低了燃料和食品的价格。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1月的革命对埃及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最终埃及政府在2016年推出浮动利率以稳定受到重创的经济。
在短暂的穆尔西总统任期内,政治动荡、社会动荡以及分裂并没有提振投资者对埃及市场的信心。事实上,由于投资者对埃及履行其财政义务能力缺乏信心,信用评级机构多次大幅下调埃及评级。
2013年,埃及现任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西西(Abdel Fattah El-Sisi)在政变中夺取了穆尔西的权力,结束了一个受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弊病扰乱的时期。
凭借信心回温和不断改善的安全局势,阿卜杜勒现在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仍面临严峻的经济结构性挑战,同时必须维持9500万人口的生计,经济要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200万人失业,官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高达25%。
武装部队的强力支持和改善的世界经济有利于埃及同其他国家展开更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这意味着阿卜杜勒现在可以以适当的政治资本来实施痛苦但必要的经济改革,这样就可以改善遭受重创的经济并帮助埃及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目标。
如果埃及经济没有经历痛苦,大多数埃及人的生活将无法实现长期稳定和改善,这一现实最终说服埃及人明白:经济结构性改革是必要的。由于政局不稳定等原因,埃及经济改革被推迟了几十年,使得改革情变得更加复杂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