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触网年龄走低。在网游领域,小学生攻占游戏是一众玩家们日常戏谑调侃的内容。但是,有多少小学生接触了网络,实际上是个严肃的课题。9月10日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下称《蓝皮书》)显示,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正持续走低。
蓝皮书课题组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对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截至2017年已有9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已经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从2010年的55.9%上升至72.0%,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达到27.9%。
这个现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手机的普及。调查显示,就连小学生,都有64.2%有自己的手机,未成年人拥有手机比例总体已经达到75.4%。
在这种情况下,微信成了最大赢家。截至2017年,84.6%使用微信获取新闻信息,超过电视(45.1%)成为第一渠道。
在上网方式方面,亲子关系一定程度影响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和父母感情不好的未成年人,48.1%使用自己的手机上网,感情好的则是39%。总体而言,与父母感情好的孩子,会更多地用家人的手机上网,且在家上网的时候更多;感情不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多选择在外上网,且上网持续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