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人工繁殖成活。自2005年世界首例人工饲养长江江豚在该所成功繁殖以来,中科院研究团队于今年6月又迎来第二头人工繁殖的小江豚。
9月10日,我国第二头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的小江豚,昨天迎来出生百日。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目前,在妈妈“福七”(F7)的带领下,小江豚很快就适应了饲养池的环境,目前身体相当健康,并开始出现频繁的捕鱼行为。
2002年7月14日,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离世。在白鱀豚消失之后,江豚成为长江中仅存的淡水豚类,也是极度濒危的物种。作为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长江江豚如今已仅剩约一千头。2005年,全球完成了首例人工饲养长江江豚的成功繁殖。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消逝的白鱀豚,见证了长江曾经的严重透支。1986年,白鱀豚数量已不足300头,列为“濒危”,1996年又被列为“极危”。
经过多年摸索,水生所已对江豚在人工环境下的生长、交配、妊娠、生产,以及产后护理技术有了相当了解,为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在的最大难点在于幼豚的人工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