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娜,女,汉族,现年45岁,高中文化程度,系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耿湾乡潘掌村潘掌组农民。
1973年,出生于环县四合塬乡大寺塬村,1981年在桃树掌小学读书。1992年高中毕业辍学后从事缝纫裁剪学习,1994年结婚成家。
2001年,为了家庭开销,孩子上学,买了台榨油机经营,在一次操作中发生失误,被榨油机卷走了整条右臂,使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13年,孩子进县城读高中,在我陪读过程中,曾经满街找活打工,但由于我的肢体残疾多次遭人白眼和歧视。无奈之下,我只好结合我原有的刺绣技艺锻炼着去做刺绣和编织,发扬香包刺绣等非遗文化。
2015年,参加县办“第十三届”香包民俗文化。被我县评为“最美环县人”的荣誉称号。
2016年,我应聘残疾人文化活动培训后获得“优秀辅导员”奖。
2017年,获得“创意设计,创意营销”一等奖,获取庆阳市“巾帼创新业,喜迎十九大”陇原巧手编织类二等奖。2017年被我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有幸参选评委“环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参加了“十四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又荣获“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金针花创意大赛”铜花奖。同年参加了“甘肃省第六届残疾人技能竞赛赛(刺绣类)”优秀选手奖。
在18年的残疾生涯中她不懈的努力和挣扎,谱写了身残志坚的各种事迹。直面灾难乐观向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她没有悲观失望,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乐观面对,用一只手做饭、缝衣、干农活,样样都不少,里里外外都是家里的主力,由于失去了右臂,身体变得不平衡,走路、干活经常摔倒受伤。家庭困难,身体残疾,三个孩子上学,公婆体弱多病,但我从不怨天尤人,时常用微笑代替痛苦,用乐观给自己憧憬未来,逆境求生。
为了市场的需求和新时代人们的喜好,我创作了《卡通十二生肖手机包》。中国的刺绣具有千年的文化传承,汲取了前辈的精细做工,融入了现代文化的精辟。一块布、一根针、一缕丝线谱写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诉说着国家、民族乃至每个家庭的动人故事,弘扬了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抒发了人们的情怀,把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以卡通人物的形象,用手工纳绣的方式绣在手机包上,它不仅使图案形象逼真,更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使手工刺绣更具生命力。
中国人出生以来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属相,所以大家都有偏爱和喜好,以刺绣的形式展现,更能提高产品销售量和附加值。随着销售量的提高,更能吸引更多的刺绣工人参与生产,相应的增加了妇女收入,提倡“炕头经济”激发了农村妇女的创业积极性,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一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