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IT届

刘慈欣知乎提问:科技发展是否会使城市消融?

2018-10-31 22:58:00 来源: 搜狐 作者:
摘要: 原标题:刘慈欣知乎提问:科技发展是否会使城市消融?
搜狐科技/刘燕秋
IT 和网络技术发展正日益消弭距离的障碍,这种趋势是否会减慢甚至停止城市化的进程,或渐

原标题:刘慈欣知乎提问:科技发展是否会使城市消融?

搜狐科技/刘燕秋

IT 和网络技术发展正日益消弭距离的障碍,这种趋势是否会减慢甚至停止城市化的进程,或渐渐消融现有城市?

在知乎 2018“互联网洞见者”十个提问中,《三体》的作者、科幻作家刘慈欣提出了上述问题。

如果你看过《银翼杀手》这样的赛博朋克风电影,黄沙和辐射笼罩下的未来城市面貌一定令你印象深刻。

生活在城市之中,这一看似理论化的问题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虚拟现实技术、先进的物流传递、可以远程下载实物的3D技术……这些都使得远距离信息传输不再困难,人类的聚集越来越没有必要。但城市正是在聚集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的进程是否会因此减慢甚至停止?

刘慈欣的这一问题下目前已经聚集了441个回答,来自城市规划、IT行业的用户贡献了主要答案。大多数答主认为,城市的聚集效应依旧占领着主导地位,不过技术对城市产生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Milan Forest给出的结论是,“城镇化进程会减慢,最后趋于停滞,但网络技术等因素没有决定性的力量”。

Milan Forest认为:当下城市的很多核心区域,实际上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国贸、望京、中关村。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现在可以想象的未来里,无法完全百分之百还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以前我们只有文字,后来有了声音,再后来有了影响,但诸如环境、嗅觉、味觉等一系列细微的感受,当下技术想要还原的可能性很小很小。而智力密集型产业,创造性工作,恰恰是需要这些交流的细节的。

知乎用户石韦则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城市带来的改变。

1、城市意象改变。凯文·林奇的理论,大抵上是说大众感知城市不是物理模型化的,而是意象化的。微博,抖音这些传播平台现在已经令原本具有建筑优势的城市节点及地标发生变化,明显的结果就是催生了所谓大量的网红地标。

2、户外行为发生改变。举例来说,一度爆红的游戏Pokemon Go就对城市里的节点进行了重新定义,使得户外行为与虚拟世界行为发生交叉关系。

3、城市拓扑结构对城市影响会降低。比如,滴滴、高德地图等平台上的道路指引系统是根据拥堵量进行运算给于行程建议。这与我们传统城市生活中行走的方式截然不同。理想状态下,城市车流与人流在空间中将朝着均一化的方向变化,那么与这种交通模式匹配的城市功能板块也极有可能发生改变。

也有答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阐明,“逆城市化不是没有发生过”。“在上一轮工业时代的鼎盛时期(二战后-石油危机前),道路、汽车的发达也消弭了一定的距离障碍,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了一波郊区化的趋势。但这种短暂的逆城市化很快就遇到瓶颈(比如汽车时代的能源危机)。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一定时期拉平了城市生活便利的优势,但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遇到其瓶颈。”

关于技术对城市的影响,在国内外学术界其实早就有过不少讨论,上面列举的观点并没有超出讨论的范围。在政策和市场层面,近年来“智慧城市”也开始被越来越多提及——2014年中国首次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BAT等科技巨头亦纷纷发力智慧城市版图的建设。而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普通人而言,我们必须了解到,科技高速发展带来便利,但有时也会掩盖很多问题,思考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审视身处数字迷城中的自己。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晨晚报网:http://huaxacaixun.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