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图
12月17日,由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省经济合作局、乐山市人民政府和省县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四川省欠发达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四川省马边县举行。围绕如何助力欠发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原党委书记李后强等多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祝春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据了解,截止目前,四川仍然存在39个欠发达县域,主要集中在“三州”和川东北地区,其中有37个是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20个属于革命老区。这些欠发达县域数量上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21.3%,但去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4.7%,可以说是四川发展基础最差、内生动力最弱、历史欠账最多的县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重点,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最大难点。本次座谈会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39个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就如何激活四川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展开充分交流。
唐利民进行《欠发达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马边实践》报告发布
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唐利民进行了《欠发达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马边实践》报告发布。报告对四川欠发达地区县域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以马边为例,对马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进行了剖析,对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切实发展对策建议。
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原党委书记李后强以《用“七种思维”破解“欠发达难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演讲。李后强从思维模式角度对欠发达县域经济进行了深度分析。李后强表示,辩证地看,“欠发达”就是“待发达”,意味着该地区或行业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尚未达到预期的或者理想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待发达”更强调一种潜力优势和发展前景。它表示该地区、国家或行业 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实现其潜力,更侧重于未来的可能性和成长空间,比如环境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等。马边书写了从“贫穷落后”走向“欣欣向荣”的发展跨越史、从“群山阻隔”走向“连通四方”的开放合作史、从“熬苦日子”走向“过好日子”的脱贫奔康史、从“封闭隔阂”走向“平等和睦”的民族团结史,各项事业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值得深入研究。
第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以《欠发达地区的冷思考》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赵振铣表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经济规律,欠发达地区要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首先需要提前做好加大投资,尤其是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如果没有农业发展,就难以实现后续跨越发展。其次要做好制度变革,从组织角度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也正因此,要研究清楚当前整体经济形势,招商引资也要基于全局性经济需要进行,避免产能过剩。在赵振铣看来,马边县在交通、农业等产业方面完成了良好准备,即将进入高质量起飞发展时期。
知名策划师范国辉以成都郫都战旗村为案例,进行了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思考分享。马边县、万源市、若尔盖县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祝春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祝春秀表示,四川目前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与势头,县域特别是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大有可为,应当顺势而进、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着力把后发潜能转化为增长势能、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胜势。祝春秀对四川马边经济发展模式予以肯定,并对全省欠发达县域地区发展提出切实建议。
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崔志伟,省经济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江,乐山市委书记赵波,省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一级巡视员寇小兵;省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杨武秀,省级协调机制办公室副主任、省以工代赈办主任陈亮,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何政,省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蒋伟,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强等与会。省纪委、省政府办公厅等省直机关,以及全省欠发达县(市、区)、部分企业等近200人参与了本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举行前,所有与会人员对马边多个点位进行了实地调研。
座谈会精彩回放——
乘关怀而奋起,知感恩而自强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先平
乘关怀而奋起,知感恩而自强。近年来,我们抢抓定点帮扶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和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历史机遇,坚持“三产并举、三产共兴、三产融合”深入实施“十百千”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 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位列39个欠发达县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等荣誉,马边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抢抓帮扶机遇,担纲主体责任。我们真诚期待,通过各位领导的精心指导、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以及兄弟县(市、区)的经验分享,为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
力争2025年马边阶段性摆脱欠发达地位
乐山市委书记 赵波
奋起直追拼经济,跃马腾飞促振兴。省委、省政府将马边纳入 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对象,我们感恩在心、倍增动力。在省纪委监委机关、省经济合作局等帮扶单位的倾力支持下,我们集中优质资源、优秀力量、优势项目,全力推动马边振兴发展。创新建立“5+2+1”帮扶体系,细化24项支持政策,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77亿元。储备项目38个、总投资87.2亿元,犍为—马边飞地化工园区加快建设,乐西高速乐马段通车在即,《阿莫阿依》电影在全国公映,全域联动开展托底性帮扶等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马边在2023年39个欠发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考核评价中居第1位。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振兴使命无上光荣。此次座谈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市州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实干实绩推动欠发达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马边阶段性摆脱欠发达地位。
四川县域经济呈现多元化蓬勃发展态势
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崔志伟
近年来,四川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去年9月启动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制订十条帮扶措施,今年 6 月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抓强、壮干、提弱”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提振了全省持续推动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前四川县域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和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四川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激活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后发优势、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是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亟须回答的实践课题。四川省政府参事室作为省委、省政府智囊团,愿和大家共同围绕欠发达县域经济社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聚焦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出更多务实举措,合力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欠发达到发达的基本路径
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李后强
在从欠发达向发达转型的过程中,各个地区可能会遇到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会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案如下:
经济结构单一,通过产业升级、多元化发展策略,引入新兴产业和技术,减少对传统行业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基础设施不足,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网络,提 升电力供应稳定性,优化互联网接入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人才短缺与流失,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吸引外部人才流入,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留住本地人才;资金筹集困难,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创新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政策执行与协调,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政策执行力。加强跨部门合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环境保护压力,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污 染排放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市场竞争激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社会观念转变,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等方式,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增强公众对现代化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制度性障碍,深化体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对欠发达地区的一点冷思考
第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首先是准备阶段,其次才是高速发展阶段。高速发展也就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可称为起飞阶段。目前我们大部分欠发达县,主要还处于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完成亮相准备。一是要加大投资,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发展,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就无法跨越后续发展。二是机制变革,从组织角度为经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作为欠发达县域,一定要从实干、从实际出发。要研究清楚当前整体经济形势,招商引资也要基于全局性经济需要进行,避免产能过剩。今天的马边,无论从人均 GDP还是交通通达性等,都具备了起飞前特征,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交流发言——
以产业发展壮大为总引擎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鲁子军林
开展托底性帮扶工作,是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马边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牵引,以产业发展壮大为总引擎,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总目标,持续推进马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以产业发展壮大为总引擎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1、以"特"破局,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突出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打响"青梅竹马·边城茶香"品牌。2024年"马边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8.42亿元、居全省第5位,茶叶、竹笋、青梅三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年综合产值37亿元。
2、向"新"而行,工业产业蝶变升级。深入实施"飞地涅槃"高质量发展计划,犍为—马边飞地化工园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完成公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实施"腾笼换鸟"高质量发展计划,全力申报设立"四川马边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5亿元的龙泰福缘石英砂项目开工建设、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近50 亿元;明确"一园两区"总体规划布局。
3、促"融"出圈,文旅产业多点开花。聚焦打造享誉全国的彝族风情沉浸式体验地,推动形成"春有采茶季、夏有火把节、秋有彝历年、冬有妞妞吹"的四季节庆活动品牌,打造"天天都是彝歌会、夜夜都是火把节,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的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城市。消费拉动效益持续放大,2024年预计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32亿元。
以"托底性帮扶"为统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万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郑波成
近年来万源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别于2016年、2021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4 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幅领先去年同期水平,托底帮扶"3+7"指标序时推进,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验有六点。
一是强化运行监测,确保发展质量。聚焦高质量发展主责,将主要经济指标调度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题,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强化运行分析、预警监测,逐项研判、对标补短,确保指标任务达标达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打响帮扶会战,凝聚发展合力。构建以"托底性帮扶"为总纲,一体推进"特产之地、山水之城、文旅之廊"三大重点工程发展格局,成立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托底性帮扶万源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力推动托底性帮扶工作。三是聚力目标引领,抓实发展重点。紧盯"3+7"考核指标,制定对应工作方案,建立落实托底性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部门左右协同、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四是突出产业造血,夯实发展支撑。坚持把产业作为突围的关键,大力发展富硒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强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五是聚焦民生改善,践行发展宗旨。实施"交通三年提级"行动,加快推进机场项目落地,全力实施国省干道升级改造、幸福美丽乡村路建设,交通基础不断提级。六是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三大“紧盯”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若尔盖县委常委、副县长 王 鑫
今年以来,若尔盖严格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思路,务实举措、加压奋进,有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紧盯帮扶优势强协作。充分利用省发改委、德阳市、嘉兴市、中石油4方帮扶力量,积极推进项目与投资落地,让草原更美、城市更靓,让若格达斯、若尔盖原选系列产品走出县域、走向全国。参加 2024 中国县域博览会暨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大会,若格达斯青稞啤酒(原浆)入选中国县域博览会县域优品"星光大道",荣获"星光大奖"。
二是紧盯资源禀赋育产业。做优生态一产,藏绵羊规模位居全州首位。做大绿色二产,阿坝若尔盖唐克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川润等招商引资项目积极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做强特色三产。紧扣建设"世界最美高海拔国家公园若尔盖湿地"建设目标,大力打造"若诗若画若尔盖"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三是紧盯项目建设促投资。将省州重点、国债、财政涉农整合等项目列入全县重点项目清单进行集中攻坚。按"抓投资增后劲,夯实发展动力"要求,立足资源禀赋,群众所需所盼,梳理储备项目清单。目前,储备2025年重点项目67 个、总投资 54.72亿元。
三产融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十大名村“农科村”操盘手 范国辉
今天的郫都农科村,是“扬雄故里,农家乐土;花木之村,盆景之乡”,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十大特色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但很少人知道,农科村的发展经历了四次艰辛创业历程。尤其是2014年,花卉苗木产业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第三产业乡村旅游出现严重衰败迹象。农科村发展遇到了严重瓶颈。直到2018年,迎来第四次发展契机。
为实现农科村核心景区提档升级,作为当地龙头企业徐家大院旗下的“徐氏文旅”与村集体“合作成立了“成都农科村景区管理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对农科村整体战略发展的策划、规划、营销、招商、运营。围绕土地资源再开发,结合三权分置采取转让、联建、入股、租赁、托管等多种模式,引进平台基金和实力投资人,对现有经营户进行“腾笼换凤”,推进农家乐(乡村酒店)转型提升,打造“国际乡村会客厅·主题民宿聚落群”。围绕产业升级乡村金融问题,我们以一村带十村多元混合制模式,构建泛农科村乡村振兴“12345”顶层设计,引进36个业态超级品牌IP,吸引艺术、陶艺等多个主题特色民宿聚集,72种细分类别产品,500创客汇集一堂。2019年村里面的一产业花卉苗木营业额约5亿,三产业乡村旅游约1.3亿。围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在业态上采取一院一主题,一步一景,绝不重复的招商理念,并设计出一整套极具吸引力的招商政策。围绕村域资源激活,通过拓客、传媒、公关、培训、云村、影视、文创、论坛,我们开展系列多维度立体造势运动。并以“村庄+产业lP+孵化器”的新动力,打造人才库和项目库;依托农科村孵化平台,融合吃、住、行、游、购、娱、体、学、悟、疗,十大要素,全方面为合作入驻企业赋能。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浪潮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资本进入乡村的宝贵经验。成立初期,平台公司仅有20万元启动资金,运营核心团队仅5人。通过高密集招商运营,我们撬动了上亿投资,仅用300天时间就招募到了一大批返乡创客。在服务农科村的近三年中,有过喜悦辛酸。但最大收获,是让我们更加懂得当今的中国、当下的社会,及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在乡村践行中的伟大意义。
专题报道:江小鱼 摄影:叶建 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