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中医意疗由俞氏先祖口传心授的独门中医调理方法,源于清朝末年受西方冯氏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俞氏先祖深受启发从中意疗、祝由、气血津液、藏象等理论中总结、整理、挖掘而来。但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俞氏中医意疗并未得到较好发展,心法理念藏于俞氏宁波族群中。
在80年代后期由俞氏后人俞振华继承了祖辈传授的心法观念,并从小习练传统中医气功术,遍访名师,先后赴天津、济南拜师民间中医气功传承人学习身心调理。后毕业于某军医学校,现为东论堂创始人、中医心理调理师、国家心理咨询师、中科协学会高级会员、中心协会员,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行为纠正、青少年心理建设促进等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尊重、伴陪、关系的恒温理论”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图:俞振华在军校学习期间
中医民族国粹,几千年来一直护佑先民安康,中医在进行望闻问切诊治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心理疏导方法,很早就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调整在人体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在中医学中称之为意疗。其基本原理是“心病还需心药医”的理论。中医的心理治疗不仅十分注意语言疏导、移情易性、暗示解惑等方法,还特别总结出“以情胜情”的独特而系统的理论,在临床上非常有效。
图:东论堂创始人、俞氏中医意疗传人俞振华
中医心理治疗,注意运用阴阳互补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并遵循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情胜情疗法:这种方法源于我国古代《内经》一书,它依据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有七情,分别属于五脏,五脏与情志之间存在制胜的原理。这就是:“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喜胜忧,忧伤肺”;“恐伤肾,思胜恐”。可见“以情胜情”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识地采用一种情志去战胜原来的心理障碍。心理学家认为,情志活动可以影响人体的阴阳气血,超常的持久的情绪刺激可以引起疾病的发生。中医心理疗法,就是运用情志之偏,去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机体恢复平衡而协调的状态,从而使疾病痊愈,达到治疗的目的。这就形成了悲胜怒、怒胜思、思用恐、恐胜喜、喜胜怒的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也被称为以情胜情疗法。
激怒疗法:愤怒本来是一种不良情绪,然而愤怒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这种情绪可以起到忘思虑、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的作用,且可以引起阳性升发、气机亢进。正如古人所说的“怒则气逆”、“怒则气上”的生埂效应。“气逆”指功能紊乱、失常的状态、因此,利用激怒的疗法,常可治疗思虑过度而气结,治疗由于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治疗惊恐太过而胆虚气怯等属于阴性的精神病变,用激怒产生的阳性来平衡病变产生的阳性,从而使躯体病理得到治疗。喜乐疗法。由于忧愁的人气淤塞不通,在身体某个部位必然产生气结,从而造成浑身不舒服,极易得病。而喜则通气,增加人的血液循环。科学研究证明,乐观的态度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心理学家在给病人治病过程中,设法使患者精神喜乐,或引起欢笑,用积极愉快的情绪促使阴阳协调、气血通畅,从而可以治疗因为忧愁、思虑、悲哀等情绪活动所导致的病变。
悲哀疗法:悲哀一般属于阴性的消极心理,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悲哀可以平息激动、控制喜悦。人的大脑对过分喜悦有一个自动控制的机制,当你感到告别高兴时,常常可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使你仿佛一下子清醒了,这就是乐极生悲的控制作用。由于悲哀治疗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所以心理学家经常使用这种方式,纠正心理偏激,对病变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
澄心清志疗法:《内经》一书特别强调八个字: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用以防病治病。澄心清志疗法,就是要我们静坐或静卧,内忘思虑,外息境缘,清除一切思想杂念,抛弃一切恩恩怨怨,同时不为病痛所扰,使精神清静宁谧,则真气自然从这,而病气逐渐衰去。在我国古代医案中,对于思虑劳神过度所导致病变,常常采用独室静坐的方法,这种方法很见成效。明代有一本书《明医杂著》中说:“昔人有云,我但卧病,即于胸前不时手写‘死’字,则百般思虑俱息,此心便得安静,胜于服药,此真无上妙方也。”这里讲的就是澄心静志疗法。
利用这类七情或五脏六腑的五行生克之法,治疗情绪的病,是非常有效的一套方法。除了用这种方法来治疗以外,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老年人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当我们做一个好人,精神上不紧张、不烦恼的人,那么情绪病也都不容易犯了。
怎样才能做一个精神上不紧张、不烦恼的人呢?很简单,就只是把欲望、执著放得越淡、越少就越好。因此,建议所有正常健康的、或有些微病痛的人,从现在开始把欲望、把执著都看得淡一些。就算有时发生些小病痛,可得到这“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病”的机会却减少很多了。
另外,现代医学的研究中,我们也知道了些常识:人不紧张、不烦恼,肾上腺素与乙醯胆素等自律神经的分泌会比较平衡,因此内脏系统如:肠胃或心脏等也都会比较正常,睡眠也比较好。除了这以外,免疫系统的能力也会比较强,因此受风、寒、暑、湿等等天气所造成的病情,也会少很多。
俞振华说,“虽然中医在西医的干扰下发展缓慢,虽然学中医的人越来越少,但并不能掩盖祖国传统医学之博大精深,中医意疗之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