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肺癌关注月”,肺癌诊疗领域老中青三代权威专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院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主任医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共话中国肺癌诊疗的发展与传承,呼吁大众重视肺部健康,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跨越二十年,每一步都为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管忠震:肿瘤内科从无到有,多学科协作共同发展
回忆最初中国肿瘤内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管忠震教授掀起了时光的书页:“原来我是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工作的,肿瘤医院1964年成立,当时第一任院长谢志光教授,很早就预料到癌症的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外,必须要选派一些内科医生从头开始逐渐熟悉,把肿瘤内科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治疗水平、治疗力量逐步扩大。”
提及肺癌领域生存率的提高,管忠震教授强调,肺癌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多种学科大家共同协作努力,使癌症的治疗效果逐步提高。
吴一龙:20年间我国肺癌诊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吴一龙教授表示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而推进这一目标实现的重点,也是我国整个癌症治疗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概括起来是两个理论,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促进了癌症治疗特别是肺癌治疗的结果。
钟文昭:三个进步助推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
回顾二十年间肺癌治疗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提高,钟文昭教授表示,总体可能归功于几个方面:“一个是早期筛查,更多的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的阶段被发现。第二个是肺癌的分类法发生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分期病理、基因分型甚至是免疫微环境的分型给肺癌分类、分型而治。第三个进步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分子病理科、实验室的紧密联合,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创新引领,助力肺癌从慢病化到“可能治愈”
管忠震:肺癌防治需要多方综合努力
围绕肺癌的防治发展,管忠震教授强调,对癌症的防治不仅在医学方面,还包括环境的保护、人文的关怀各方面综合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减少癌症的发生率,提高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吴一龙:从慢病化到治愈,希望就在前方
提及当年肺癌慢病化目标的提出,吴一龙教授分享了初时的两大考虑,第一个考虑是要言之有物,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是让肺癌变成慢性病的坚实基础。第二个考虑在于当时大家谈肺癌色变,认为得了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因此很多人拒绝治疗,甚至因为情绪问题导致病情恶化。慢病化概念的提出,我们希望用事实说话,让更多肺癌患者建立起对癌症治疗的信心,现在有很多患者已经成功活过了3年、5年,甚至活过了10年。
吴一龙教授也提到“慢病化我觉得还不够”,他举例如果体检发现了肺癌,有一公分以下的,微创的手术能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0年生存率都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近几年开展的围术期治疗,在术前术后根据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理念,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少数病人生存率非常低的格局。“我们就提了一个新的口号,朝着治愈肺癌的方向努力,让广大老百姓知道,从过去非常恐惧到慢病共存到了今天,已经可能治愈了。”
钟文昭:战胜肺癌,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
肺癌是一个遗传跟环境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情况。钟文昭教授呼吁大众要注重肺癌预防与早筛,他提到预防肺癌首先是生活方式的注意,包括控烟,减少抽烟。定期的体检也很重要,以前欧美国家的指南一般认为肺癌体检年龄是55岁以上,存在抽烟、职业暴露等情况的高危人群,但是现在把关口前移,把筛查年龄降到40到45岁,会发现更多早期可治愈阶段的肺癌。因此重视年度筛查体检,同时避免过度的治疗是关键所在。
针对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资讯满天飞的情况,钟文昭教授也向肺癌患者及家属呼吁,患者的资讯来源还是应当以治疗指南为准,避免接受过度治疗,对于没有证据情况下的新的治疗方法也要慎重使用。此外还要避免接受一些太另类的治疗方法,要坚持在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薪火相传,医者的健康中国梦
峥嵘岁月里,一群医生披荆斩棘、为医学进步上下求索,让健康梦长耀东方。肺癌诊疗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医者的探索与开拓,展望未来,三位专家不约而同地阐述起他们心中的健康中国梦。
管忠震教授说:“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预防医学和癌症治疗的不断进步,癌症治愈率肯定会逐步提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通过多学科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吴一龙教授表示:“年轻医生一定要知道,你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个责任,就是承前启后,既要看到前辈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优点继承,缺点要补足。按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我觉得可以传承下去的,最大的就是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应该永远抱着不满足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请你们要有更大的信心,因为你们是初升的太阳,你们永远有光辉。广大的患者和家属,请大家记住疾病不可怕,癌症不可怕,我们是能够战胜它的。”
“在过去20年,很多前辈一起通过努力,使国内的肺癌治疗现状越来越接近于国外的情况。我们年轻一辈是站在前辈们建立的平台跟肩膀上,可以成长得很快。我们也希望能形成更好的传承跟发展,在前辈们建立的平台上让更多年轻人有更好的机会,使中国的肿瘤防治事业发展得更好,最终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愈,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钟文昭教授说。
相信随着创新治疗方式的发展以及我国肺癌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成功跨越五年,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走出肺癌阴影,拥抱更美好的时光。